2010年8月9日星期一

Inception 大设想

这是一部关于梦和现实交错的故事。

电影的开始就让你有了一个悬念,随即解释了整部戏的故事。

现实走入梦中,再回到现实。

电影乍看错综复杂,其实不然,电影主要的主题是梦原自个人潜意识。

了解了这重要的主题,电影其实就容易了解得多。

梦是人脑在意识不受控制下的投射,所以秘密会出现在保险箱里,外来的入侵会由武装部队保护,一切听起来也就合情合理。

较为大胆的是电影里 Dream Sharing/共梦的想法。

梦的进入过程主要必须有:
(以下都是我个人设想)

设计师(architect)负责打造梦境,以让发梦者不易发现自己的梦被别人侵入。一旦有所怀疑,发梦者的潜意识会抗拒,并且会找出入侵者,进而反抗。

窃取者(Extractor)负责窃取资料。指引者(Point Man)是事先进行调查工作,以指引整个梦境打造,并与窃取者一同行动配合。

化学家(Chemist)是负责以药物来确定发梦者的发梦时间。

伪造者(Forger)则不是必要的成员,不过伪造者能够伪装成某个角色,以协助窃取者行动。

进入梦境之后,发梦者与共梦者只能依靠两个方法苏醒。一是在梦中死去,或是Kick/Free Fall,即意料之外的失衡。

《Inception》之所以复杂,是因为多重层次的梦境。每一个层次的发梦与共梦者,必须一层又一层的苏醒,才能完全苏醒。

然而,同样身为设计师的Cobb, 既是窃取者,也是共梦者,所以他的潜意识,也就会投射在梦境中,也就解释了为什么 Mallorie(Cobb 的妻子),总会在梦境中出现,并加以破坏。原因是,Cobb 本身的潜意识有着对梦境的矛盾想法,因为对妻子的内疚,出现了要破坏梦境的心态。

镇静药物的强度,让人无法从梦中苏醒,也就会陷入一个完全未设计的梦境(也就是那三层以外的梦境)。由于陷入这样的状况,梦者无法辨认自己在发梦,而在持续发梦的情况下,会一直一直在Limbo流连,直到在梦中变老变死为止,苏醒后头脑也会重创,变成白痴。

Cobb 和 Mallorie 是唯一进入了无底梦境的情况。因此,梦者陷入的Limbo 也就是共梦者 Cobb的残像,也只有Cobb 能够了解Limbo 的梦境,把其他人救出来。

原本故事发展到最后可以圆满结束。但是,故事结尾那停下或不停的 Totem, 让观众有了一个想象的空间,Cobb究竟是从Limbo 中苏醒了,或是流连在Limbo, 一直在梦境中。

这其实也不过是导演说故事的手法。Open End 的结局,只不过是一种结局,其实不必深究,导演也许不一定有一个特定的故事结局。

《Inception》最迷人的地方是现实与梦的挣扎。

失去了至爱的悲痛,让主角利用梦,一直保留死了的太太。唯有在自己利用回忆来打造的梦境,可以让太太永远活着。

能够在梦境中自由自在的打造自己的世界,让年轻的女设计师,再也不能安份的生活在现实,梦境现实中的一切限制,满足了女设计师的想像。

现实中的烦恼,让人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理想世界,于是主角与太太共同在梦境中寻找他们的乌托邦,太太更因为梦境的美好,选择遗忘现实,一心流连在梦境,把梦醒的意识埋藏起来。

一群年老的人,愿意长驻在梦里,选择在另一个世界,活得开心,苏醒似乎像在发梦,回到梦中,就像现实一样。

梦和现实的挣扎,是整部电影的思想精髓。摆脱现实,投入理想的梦境世界,岂非比清醒但辛苦的现实世界,显得更为吸引?




《后篇》
在梦中,既潜意识植入一个小小的想法,就会扩大并影响人的整个思想和信念,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想法。

片中 Cobb 在 Mallorie 为了让她不再沉迷梦境,用计提醒了她生活在梦境。这样的动作,彻底改变了Mallorie 的中心思想,让她一直怀疑自己在梦境里。

有些时候,我们彻底相信的事情,就像《Inception》一样,被植入潜意识,结果我们的思想全都不知不觉中,被潜意识支配。



《后后篇》

我们其实是不是活在梦境中?我们不知道我们怎样来到这世界,也一直不知道人生这列车会带我们去什么地方。

那一天我们死后,突然睁开眼睛,才发现我们原来是三头六臂的怪物,我们的所谓人生,原来是一场梦....

沒有留言: